RM新时代官网

首頁(yè) /  茶文化 /  茶源茶史 /  古代茶書(shū)之二十一--《茶譜》

古代茶書(shū)之二十一--《茶譜》

《茶譜 》

彭州有蒲村、堋口、灌口,其園名仙崖、石花等,其茶餅小,而布嫩芽如六出花者。

眉州洪雅、昌闔、丹棱,其茶如蒙頂制餅茶法。其散者,葉大而黃,味頗甘苦,亦片甲、蟬翼之次也。

臨邛數邑茶,有火前、火后、嫩綠、黃芽號。又有火番餅,每餅重四十兩,入西蕃、黨項,重之。如中國名山者,其味甘苦。又有火番餅,每餅重四十兩,人西。

蜀州晉原、洞口、橫源、味江、青城,其橫源雀舌、鳥(niǎo)觜、麥顆,蓋取其嫩芽所造,以其芽似之也。又有片甲者,即是早春黃茶,芽葉相抱,如片甲也;蟬翼者,其葉嫩薄,如蟬翼也。皆散茶之最上也。

雅州百丈、名山二者尤佳。

瀘州之茶樹(shù)獠,常攜瓢置,穴其側。每登樹(shù)采摘芽茶,必含于口,待其展,然后置于瓢中,旋塞其竅。歸必置于暖處。其味極佳。又有粗者,其味辛而性熟。彼人云:飲之療風(fēng)。通呼為瀘茶。

建州方山之露芽及紫筍,片大極硬,須湯浸之,方可碾。治頭痛,江東老人多味之。

鄂州之東山、蒲圻、唐年縣皆產(chǎn)茶,黑色如韭葉,極軟,治頭疼。

長(cháng)沙之石楠,其樹(shù)如棠楠,采其芽謂之茶。湘人以四月摘楊桐草,搗其汁攔米而蒸,猶蒸糜之類(lèi),必啜此茶,乃其風(fēng)也。尤宜暑月飲之。潭邵之間有渠江,中有茶,而多毒蛇猛獸。鄉人每年采擷不過(guò)十六、七斤。其色如鐵,而芳香異常,烹之無(wú)滓也。

南平縣狼猱山,茶黃黑色,渝人重之,十月采貢。

容州黃家洞有竹茶,葉如嫩竹,土人作飲,甚甘美。(作者按,以上各條據宋樂(lè )史《太平寰宇記》)。

渠江薄片,一斤八十枚。

洪州西山之白露。

婺州有舉巖茶,斤片方細,所出雖少,味極甘芳,煎如碧乳也。

當陽(yáng)縣青溪山仙人掌茶,李白有詩(shī)。

團黃有一旗二槍之號,言一葉二芽也。

蜀之雅州有蒙山,山有五頂,頂有茶園,其中頂曰上清峰。昔有僧病冷且久。嘗遇一老父,謂曰:“蒙之中頂茶,嘗以春分之先后,多構人力,俟雷之發(fā)聲,并手采摘,三日而止。若獲一兩,以本處水煎服,即能祛宿疾;二兩,當眼前無(wú)疾;三兩,固以換骨;四兩,即為地仙矣?!笔巧蛑许?,筑室以候,及期獲一兩余。服未竟而病瘥。時(shí)至城市,人見(jiàn)其容貌,常若年三十余,眉發(fā)綠色。其后入青城訪(fǎng)道,不知所終。今四頂茶園,采摘不廢。惟中頂草木繁密,云霧蔽虧,鷙獸時(shí)出,人跡稀到矣。今蒙頂有露*牙、*牙,皆云火前,言造于禁火之前也。

玉壘關(guān)外寶唐山,有茶樹(shù)產(chǎn)于懸崖,筍長(cháng)三寸、五寸,方有一葉兩葉。

湖州長(cháng)興縣啄木嶺金沙泉,即每歲造茶之所也。湖、常二郡,接界于此。厥土有境會(huì )亭,每茶節,二牧皆至焉。斯泉也,處沙之中,居常無(wú)水。將造茶,太守具儀注,拜敕祭泉,頃之,發(fā)源,其夕清溢。造供御者畢,水即微減,供堂者畢,已半之。太守造畢,即涸矣。太守或遷旆稽期,則示風(fēng)雷之變,或見(jiàn)鷙獸毒蛇木魅焉。

邛州之臨邛、臨溪、思安、火井,有早春、火前、火后、嫩綠等上中下茶。

茶之別者,枳殼牙、枸杞牙、枇杷牙,皆治風(fēng)疾。又有皂莢牙、槐牙、柳牙,乃上春摘其牙,和茶作之。五花茶者,其片作五出花也。

涪州出三般茶,賓化最上,制于早春,其次白馬,最下涪陵。

宣城縣有丫山小方餅,橫鋪茗牙裝面,其山東為朝日所燭,號曰陽(yáng)坡,其茶最勝。太守嘗薦于京洛,人士題曰:丫山陽(yáng)坡橫紋茶。

義興有*湖之含膏。

龍安有騎火茶,最上,言不在火前,不在火后作也。清明改火,故曰騎火。

福州柏巖極佳。

洪州西山白露及鶴嶺茶極妙。

睦州之鳩坑極妙。

蒙山有壓膏露牙、不壓膏露牙、并冬牙,言隆冬甲坼也。

衡州之衡山,封州之西鄉,茶研膏為之,皆片團如月。

揚州禪智寺,隋之故宮,寺枕蜀岡,有茶園,其味甘香如蒙頂也。

歙州牛*嶺者尤好。

有小江園明月*、碧澗繁、茱萸*之名”…。

蒙頂有研膏茶,作片進(jìn)之。亦作紫筍。

唐肅宗嘗賜高士張志和奴、婢各一人,志和配為夫妻,名之曰漁童、樵青。人間其故,答曰:“漁童使捧釣收綸,蘆中鼓樞;樵青使蘇蘭薪桂,竹里煎茶?!?p>胡生者,以釘鉸為業(yè),居近白蕷洲,傍有古墳,每因茶飲,必奠酹之。忽夢(mèng)一人謂之曰:“吾姓柳,平生善為詩(shī)而嗜茗,感子茶茗之惠,無(wú)以為報,欲教子為詩(shī)?!焙o以不能,柳強之,曰:“但率子意言之,當有致矣?!鄙笏旃ぴ?shī)焉。時(shí)人謂之胡釘鉸詩(shī)。

柳當是柳惲也。作者按,以上各條據宋吳涉《事類(lèi)賦注》卷十七茶賦注。

宣州宣城縣有茶山,茶東為朝日所燭,號曰陽(yáng)坡,其茶最勝,形如小方餅,橫鋪茗芽其上。太守常薦之,京洛題曰陽(yáng)坡茶。杜牧《茶山詩(shī)》云:“山實(shí)東吳秀,茶稱(chēng)瑞草魁?!?p>袁州界橋,其名甚著(zhù),不若湖州之研膏、紫筍,烹之有綠腳垂下。胡公淑賦云:“云垂綠柳?!?p>建州北苑先春龍焙。洪州西山之白露、雙井白芽;鶴嶺。安吉顧渚紫筍。常州義興紫筍、陽(yáng)羨春。池陽(yáng)風(fēng)嶺。睦州鳩坑。宣州陽(yáng)坡。南劍蒙頂石花、露俊牙、*牙。

南康云居。峽州碧澗、明月。東川獸目。福州方山露牙。壽州霍山黃牙。

覺(jué)林僧志崇收茶三等,待客以驚雷莢,自奉以萱草帶,供佛以紫茸香??透安枵?,以油囊盛余瀝以歸。

甫里先生陸龜蒙,嗜茶舜。置小園于顧渚山下,歲人茶租,薄為甌鐺之費。自為品第書(shū)一篇,繼《茶經(jīng)》、《茶訣》之后。(以上諸條輯自《全芳備祖后集》卷二八)。

RM新时代官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