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M新时代官网

首頁(yè) /  茶具茶器 /  茶具知識 /  潘壺簡(jiǎn)介及歷史

潘壺簡(jiǎn)介及歷史

 潘壺一般為閩南人家泡工夫茶用,但據當地鄉人表示,潘仕成祖籍莆田一地,因以潘氏為榮,在女兒出嫁時(shí)必以一潘壺為嫁妝,希望在夫家相夫教子,能像潘仕成般的榮華富貴。所以多要求為宜興潘壺,絕少用土產(chǎn)的汕頭壺。通常這種隨嫁的潘壺并不一定用作泡茶,也有置于梳妝臺裝發(fā)油之用,且女主人百年之后,多作為陪葬物,以示對娘家養育的感念之意。

“潘”者,即潘仕成,清道光間人。字德畬?zhuān)瑥V東番禺人。李景康、張虹《陽(yáng)羨砂壺圖考》︰“(仕成)先世以鹽賈起家。(其)歷官至兩廣鹽運使。……德畬嗜茶,特制茗壺,以壺蓋唇外,陰文篆書(shū)‘潘’字印為識,至今流傳,粵人名之曰‘潘壺’。”潘氏訂制的砂壺形制固定,且慣于將印款落于蓋子口之上,壺底及他處反而不落款。由于潘氏聲名遠播,世人乃將此一形制稱(chēng)為“潘壺”,加以延制,何者為潘氏所訂,今已不可考。

潘仕成,清道光年間廣東番禺人,先世廣東莆田,以鹽賣(mài)起家,道光十三年(1833)京畿荒旱,以副貢捐輸賞給舉人,官至兩廣鹽運使,在廣州建“海山仙館”,臺榭蒔花,極人工之勝。閩人多嗜茶,特往宜興定制茗壺,以壺蓋唇外刻陽(yáng)文篆書(shū)“潘”字印為識,流傳至今,人稱(chēng)“潘壺”。潘氏家傳素嗜飲茶,宜興訂制砂壺一則自用,一則饋贈親友,有高、中、低三種形制,相對固定。“線(xiàn)瓢壺”屬高潘壺,壺身如梨,高腳如銅器,高虛蓋與身相接貫氣,蓋板寬厚,壓住壺口,適應廣東烏龍茶的沖泡。圓球形的壺鈕,一彎向上仰展的嘴,壺把稍瘦,下部有垂耳,與高身壺之嘴相平衡。潘壺蓋唇較高,上有一篆書(shū)“潘”字小方章作記號,亦有用竹刀刻“潘”字為記。所見(jiàn)潘壺傳器,朱泥、紫砂、團泥皆備,大小神韻一致,由多位陶工制作,款式流傳至今,有的也有所改變。

RM新时代官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