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組成】酢漿草10克,豬苓、茯苓各15克,炒黃柏9克,澤瀉12克,川桂枝3克。
【功用】清熱利濕,涼血止血。
【主治】血淋,癥見(jiàn)小便熱澀疼痛,尿色深紅,或挾有血塊,小腹滿(mǎn)急加劇者。
【制法】按上方比例加大劑量研成粗末,以紗布包,每包重30克。每次取1包,放入保溫瓶中,以沸水適量沖泡,蓋悶15分鐘,1日內分數次飲完。每日1劑。
【宜忌】血尿、小便利者不宜用。
【按語(yǔ)】酢漿草為酢漿科植物,性味酸、寒。有清熱利濕、涼血散瘀、消腫解毒功效?!侗静菥V目》說(shuō)它“主小便諸淋,赤白帶下?!彼幚碓囼灡砻?,酢漿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抗菌作用,對大腸桿菌無(wú)效。豬苓、茯苓、澤瀉能利水滲濕。其中澤瀉味甘、淡,性寒?!秳e錄》說(shuō)它“補虛損五勞,除五臟痞滿(mǎn),起陰氣,止泄精,消渴,淋瀝,逐膀胱三焦停水?!秉S柏苦寒瀉火。配以桂枝之辛溫,一是通陽(yáng)氣,有助于膀胱氣化之司;二是制約黃柏苦寒傷陽(yáng)之弊。本方治療血淋,觀(guān)其組合并無(wú)一味止血藥物而逕以清利濕熱為功,此為中醫“治病必求其本”之原則也。